蹴鞠盛行於哪個朝代?

漢代是蹴鞠文化發展的一個高潮,唐宋是蹴鞠文化發展的第二個高潮。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爲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

蹴鞠盛行於哪個朝代?

漢代是蹴鞠文化發展的一個高潮,唐宋是蹴鞠文化發展的第二個高潮。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爲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

蹴鞠盛行於哪個朝代? 第2張

漢代以後的蹴鞠,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種是以表現個人技巧爲主的、非對抗的,既可自娛,又可娛人的娛樂性、表演性蹴鞠。在漢畫像石、畫像磚上及其後來的一些美術作品中,經常見到這類蹴鞠形式的描繪。在漢代畫像石上,甚至還出現了表現女子蹴鞠的畫面。

蹴鞠盛行於哪個朝代? 第3張

第二種是在球場上進行的以對抗競賽爲主的競賽型蹴鞠。東漢人李尤的《鞠城銘》曾對這種蹴鞠形式作了具體的記述:圓圓的鞠和四邊設有圍牆的蹴鞠場。場上雙方各有六名球員進行較量。比賽設置有裁判員,以糾偏正誤。

第三種是帶球門的比賽。這種形式是從唐代開始的。球門設在在場地的中央,爲兩根數丈高的竹竿,竿上結網形成高高的球門,上部留一直徑爲一尺左右的洞,稱爲風流眼。兩隊人分站在球門的兩邊,比賽時隊員用各種有難度的姿勢將球踢進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