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瀕臨滅亡的事物“氣數已盡”?

在我國古代,存在一種重要的思想,便是“氣運”,即氣數與命運。其中命運往往針對個體生命而言,而氣數則往往被用於解釋王朝更替等事物,一旦盡了,事物便必然會死亡。

爲什麼說瀕臨滅亡的事物“氣數已盡”?

在古典小說中,經常可見“氣數”一詞。比如在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第一回中,紂王到女媧宮進香,看到女媧娘娘塑像漂亮,於是在牆上留了首淫詩。女媧娘娘真身歸宮,見題詩大怒,罵道:“成湯伐桀而王天下,享國600餘年,氣數已盡。”那麼,“氣數”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從邏輯上看,氣數似乎是一種常人看不出來的深層次的必然性。拿商紂王舉例,商紂王之所以喪國,並非是偶然的,而是一種必然。即商紂王即使並非昏庸殘暴之君,而是一個有作爲的明君,他仍然要亡國。

爲什麼說瀕臨滅亡的事物“氣數已盡”? 第2張

事實上,在我國古代,存在一種重要的思想,便是“氣運”,即氣數與命運。其中命運往往針對個體生命而言,而氣數則往往被用於解釋王朝更替,兩者其實是一個原理。就氣數而言,所謂“氣”,就是萬事萬物變化運行的背後是無差別、無分別的基本物質。“氣”運行的表現形式與結果就是“數”的演化與分佈——形成世界的現實秩序。形象點說,原子是構成萬物的物質性的基本微粒,而氣則是構成萬物的精神性的微粒。並且,氣這種微粒隨時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這種量變性的運動達到質變之後,便通過數表現出來。因此,氣是內在原因,數是外在表現;氣是量變,數是質變。氣數便同時包含了事物的內在狀態與外在表現。

而古人還認爲,在氣之下,有個更爲深層次的“理”,所謂“理在氣先”。古人以爲是“理”在軌導着“氣”的運行。而這個“理”,乃是一種先驗的存在。因此,氣數遂變成了事物發展之前預先設置的“天數”“定數”。事物的存在便必須在此“定數”之內,有固定數目的氣數一旦盡了,事物便必然會死亡。而這種氣數是否已盡世人並不能看出,但一旦這個事物眼看要滅亡了,人們便通過這個“氣數原理”反推出該事物氣數已經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