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不管三七二十一”?

謂三七相乘之積爲不祥之故,最早可能是讖緯家、陰陽家的用語說法。加之戰國時蘇秦遊說齊宣王“七萬戶,每戶出三個兵力即三七二十一萬雄兵”的典故。後來的人們發展了這個詞的意思,在其前面加上“不管”,即“不管三七二十一”,含有不管好歹,吉凶爲何,偏要幹一幹,試一試,碰一碰的意思。

爲什麼說“不管三七二十一”?

“三七二十一”是珠算乘法口訣,在其前面加上“不管”,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含有不管好歹,吉凶爲何,偏要幹一幹,試一試,碰一碰的意思。

謂三七相乘之積爲不祥之故,最早可能是讖緯家、陰陽家的用語說法。《漢書》載路溫舒祖父就說過漢朝的“厄運”在“三七”之間,三國時代的陳琳作《神女賦》有“漢三七之建安,荊野蠢而作仇”的話,太平天國發布《奉天討胡檄》也有“三七之嬌運告終”的話。

爲什麼說“不管三七二十一”? 第2張

這裏還有個戰國故事:當時蘇秦主張合縱抗秦,與張儀主張的連橫事秦針鋒相對,蘇秦遍遊六國,到了齊國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進行遊說抗秦,齊宣王慨嘆齊國的兵力不足,蘇秦說,都城臨淄有七萬戶,我計算了一下,每戶按三個男子服役,這就是三七二十一萬雄兵,抗秦的兵源僅臨淄一城就足夠了,若再加上別處兵源,力量就更加強大,蘇秦的這種算法,顯然是如意算盤,因爲臨淄城不可能每戶都能達到出三個男子當兵,這裏有各種情況,有的是鰥寡孤獨,有的有女無男,有的只是老弱病殘,所謂臨淄二十一萬雄兵僅僅是紙上談兵而已。 

後來,人們把三七二十一作爲譏喻的貶義詞相傳,並在含意上有所擴展,成了不顧背景和前提,不認清形勢局面,不顧條件與可能,不問是非曲直,不分青紅皁白,不考慮事物發展的過程與後果,一味胡幹蠻幹愣大頭的同義語。但是,此說也不盡然,“不管三七二十一”有時也要作褒義詞使用。如某人辦事有魄力,有辦法,不怕困難,不管三七二十一,總要把事情做好。這裏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讚頌某人有謀略,不怕風險,敢於承擔責任,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的優良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