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代城門要往裏開?

古代的門不裝在門框上,而是插在門框內側上下、房屋內牆的“戶樞”上,門的軟肋就在這個“樞”,“戶樞”在哪一側,門就往哪一側開,如果向外開的話,就無需攻城了,人們在外面就可以直接拆下“戶樞”,然後卸下門板。另外,門向裏開也有利於打仗時守城以及平時更好地養護城門。

爲什麼古代城門要往裏開?

隨着現在清宮劇爆火,相信很多網友對古代的城門印象應該很深刻了,古代城池是一種防禦建築,一座堅固的城池可以形成一種屏障,保護着它的子民們,而城門一般都是進出城池的唯一通道,也是一個城池的標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爲什麼古代城門大多都只能是朝內開啓的,都無法向外打開,這種朝內開的設計有什麼特殊的用意嗎?古時候的人們爲何如此設計呢?

古代的門不裝在門框上,而是插在門框內側上下、房屋內牆的“戶樞”上,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的就是這個“樞”。門的軟肋就在這個“樞”,“戶樞”在哪一側,門就往哪一側開,如果向外開的話,就無需攻城了,人們在外面就可以直接拆下“戶樞”,然後卸下門板,所以,古人是不會將門安裝到外側,這等於是邀請外人和盜賊來拆門。

爲什麼古代城門要往裏開? 第2張

城門往裏開的軍事用途

打仗時,一般是敵人從城外向城內進攻,如果城門往外開,那麼城內士兵關門時,勢必要將城門往裏拉,這時候守軍士兵是沒有遮擋的,完全成爲敵人的活箭靶;且守軍士兵的情況暴露在敵人的視線中,離敵人距離更近,也更容易被敵人攻破城池,這兩點對城內的守軍都是非常不利的。

反之,如果城門往裏開,打仗時候若是要關閉城門,守軍只需由內側將城門往外推,就可以關門,這時候城門就宛若一面大盾牌,可以有效的防護守城的士兵,從而減少損失。

城門向內開,方便守城的士兵打開,開與不開自己有主動權,如果向外開,敵人在門口扔點石頭雜物,可就成甕中捉鱉了,守城的士兵想出去,還要去清除雜物。

簡單說就是:往內開的城門,在慢慢打開城門的過程,外面的情況是一下子就暴露的,而裏面的情況是慢慢露出去的,一旦發覺外面的情況不妙時,可以及時前推關閉城門。但是如果是反過來,往外開,裏面的情況一下子就暴露給外面的敵軍了,如果情形不對,你想關門都特別費勁,拉門可是比推門要來得費勁,更何況這種笨重的城門呢!

爲什麼古代城門要往裏開? 第3張

城門往裏開可以更好的養護城門

代的城門大多數是木門製造,上面鉚上了銅釘增強其防禦性能,但只要是木門就怕長時間的日曬雨淋,城門往裏開,大多數時候木門是在城牆的門洞裏面,避免木門長期的接受日曬雨淋,從而延長城門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在正常情況下城門打開時,可以儘量靠在牆內,減少對人們通行的阻礙。

其次,有些古代的城門外面設計有護城河,前面會設計吊橋,靠吊橋通過護城河,倘若城門往外開,勢必可能會卡住吊橋卡,最後還導致開不了門,這就非常之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