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的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 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 上記載:“天子春朝日, 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 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日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中秋” 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爲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爲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爲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的傳說
嫦娥奔月與“不老藥”
嫦娥奔月,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愛情傳說,在所有中秋傳說中,它是最爲悽美的。嫦娥奔月怎麼與中秋節聯繫上的?這裏故事就多了。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話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漢時,爲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稱“嫦娥”。嫦娥奔月有兩種版本,均見於《淮南子》。一種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藥奔月:“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爲月精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后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長生不死藥,貪心的嫦娥揹着丈夫偷後吃後,跑到了月亮上,成爲了月亮女神。
另一種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藥:跟后羿學習射箭術的逢蒙聽說后羿搞到了長生不老藥,於是前去偷竊。逢蒙未能得手,惡從膽邊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
在這兩種版本之外,我曾依古人筆記進行過分析,提出了嫦娥奔月的另一種版本:她是因爲丈夫后羿有了婚外情,絕情之下,才跑到了月亮上。此觀點後被不少人拿去了,成了他們自己的研究心得。閒話少說。嫦娥奔月後,變成了“月精”,即月亮女神。
成神了,人間便就開始拜神嫦娥了,但拜月是女人的事情,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特別是結了婚的女人,在中秋節一定要拜拜月的,因爲月屬陰,主生育,過去是多子多福,拜月自然是希望自己多懷孕。拜月時,會供上一種圓圓的有餡的餅子,這種圓餅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月餅”。除了供月餅,另會有瓜果之類的時鮮,特別是有籽的瓜是不能少的。除了拜月,過去女人在中秋時,還要“摸秋”和“送瓜”,送瓜就是送子,此行爲是過去中國民間乞子心願的一種流露。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第2張

朱元璋“月餅傳密”
元朝末年,順帝昏庸無道,朝政動盪不安,王公貴族把持朝綱,瘋狂搜刮民脂民膏,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又趕上連年大旱,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羣雄四起,遙相呼應。這時,出身村野的朱元璋與徐達等人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是官府的搜查非常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此時獻計,把寫有“中秋節,殺韃子,迎義軍”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晚上起義。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如星火燎原,燃遍了大江南北。
很快,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傳下命令,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祕密傳遞信息的“餅子”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大家將其稱爲“月餅”。
此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第3張

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