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由來

簡要回答

中元節的產生要追溯到上古時期,古人對祖靈崇拜以及進行相關的時祭活動,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個文化傳統節日。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節是我國一個民間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人們紛紛舉行各種祭拜先人的活動,那麼中元節的由來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詳細內容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爲“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佛教則稱七月半爲“盂蘭盆節”。一定意義上,七月半祭祖節歸屬民間世俗,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

中元節的由來 第2張

七月半祭祖節被稱爲“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爲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爲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爲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爲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中元節的由來 第3張

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裏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據《大藏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衆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中元節的由來 第4張

一般認爲,中元節也即爲“盂蘭盆節”;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解。正確來講,七月十四祭祖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說法,三者呈並列關係,而非一個節日的三個不同名稱。自道教興起後,“三元說”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後期正式被固定爲節名,並將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這個節日是三俗合一的節日。

中元節的由來 第5張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元節的由來 第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