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把一模一樣的東西叫“雷同”? 

雷在古代易經中爲震卦,震卦是萬物生長或茂盛的開始。春雷過後,萬物與之相和,得陽光雨露而繁盛。雷常與電相伴而生,所謂“電閃雷鳴”;雷也常與回聲相聯繫,如雷聲過後,山川、溪谷皆有回聲,看起來就像是在附和“雷公”一樣,所以把一模一樣的東西叫“雷同”。

爲什麼把一模一樣的東西叫“雷同”? 

很多人喜歡看電視劇。在字幕部分經常看到:“本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意思是說如果存在與社會生活中事件相同的地方,那也只是巧合。這麼做可以解決很多版權或侵權的問題,類似於一個公告或申明。“雷同”一詞究竟何來,爲何不稱“風同”或“雨同”呢?

“雷同”有附和的意思,多指舊時文人沒有自己觀點,而附會古人的見解。如《禮記·曲禮》說:“毋剿說,毋雷同。”漢代鄭玄注:“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然也。”

爲什麼把一模一樣的東西叫“雷同”?  第2張

因此“雷同”一詞的來歷應取“雷聲過後,萬物與之相應”的意象。雖萬物與之相和,譬如空谷回聲,終究不同於雷聲,雖形似而不神似。說“雷同”,有時也包含謙虛的意思。風雨雖然也是自然現象,但終沒有“雷聲”發出,萬物與之相應的現象。所以,我們看到的也只有“雷同”,而無“風同”或“雨同”了。這也說明:任何語言現象都存在一定的客觀依據,而不是完全來自我們的主觀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