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磚一詞是怎麼來的?

出自明代西湖居士《春遊》,明清科舉制度僵化,八股成文。有些學子準備好幾篇範文,到了考試的時候,拼湊一下就可以命中。如果還是沒考中,就是“撞太歲”,自認倒黴;考中了便是敲門磚。所以“敲門磚”一說盛行。

敲門磚一詞是怎麼來的?

“敲門磚”是指敲門的磚頭,門一旦打開,就棄之不用。比喻只是用來達到目的或追求名利的工具。那麼這句話出自何處,古代真有這種專門用來敲門的磚頭嗎?

敲門磚語出自明代西湖居士《春遊》:“這是敲門磚,敲開便丟下他。我們既做了官,作詩何用。”

但更早有“敲門瓦礫”之說,宋代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五載:“一日,衝元自窗外往來,東坡問:‘何爲?’衝元曰:‘綏來。’東坡曰:‘可謂奉大福以來綏。’蓋衝元登科時賦句也。衝元曰:‘敲門瓦礫,公尚記憶耶!’”有一天,一位叫許衝元的人,從門外走了進來。蘇東坡就問他:“你來時一路上怎麼樣啊?”許衝元回答說:“路上一路平安。”蘇東坡就笑着說道:“平安地到達,可以說是託上天的福分。”蘇東坡說的這句話,原來就是許衝元曾經說過的話。他的這一句話,最早是出現在他參加科舉考試時,寫在一篇賦文裏的一句文言文。許衝元也笑着說道:“這種爲了應付登科考試而寫的句子,你怎麼到現在還記得啊?”

明清時,科舉制度更加僵化,八股成文。很多學子習八股不過是爲了升官發財,所以“敲門磚”一說盛行。如明朝田藝蘅《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錦囊集》一書……抄錄七篇,偶湊便可命中,子孫祕藏以爲世寶。其未得第也,則名之曰‘撞太歲’,其既得第也,則號之曰‘敲門磚’。”這裏是說,由於八股盛行,有些學子便準備好幾篇範文,到了考試的時候,拼湊一下就可以命中。如果還是沒考中,就是“撞太歲”,自認倒黴;考中了便是敲門磚。所以魯迅在《準風月談·吃教》中寫道:“清朝人稱八股爲‘敲門磚’,因爲得到功名,就如打開了門,磚即無用。”

敲門磚一詞是怎麼來的?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