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跪拜時,爲什麼要先拍兩下袖子?

這一動作是卸箭袖,“箭袖”是滿族的傳統服飾組成之一,平時挽起來,射箭時放下來。入關後雖然失去實際作用,但“卸箭袖”卻作爲滿族行君臣大禮的行禮動作得以保留;漢文化中用“兩袖清風”形容廉潔,甩袖也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清正廉潔;另外,也通過拍甩袖子來證明自己的袖中沒有武器,表達忠誠。

清朝跪拜時,爲什麼要先拍兩下袖子?

在有關清朝的影視劇中,每當大臣面見皇帝,都會先拍幾下袖子,再行“三拜九叩”大禮,這個動作在以前的朝代是不多見的。有人會好奇:跪拜就跪拜吧,爲什麼要多此一舉拍袖子呢?這其中有什麼含義?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被忽視的禮儀細節。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古代禮儀雖然複雜,但是並不繁瑣,但是到了清朝,爲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爲宗法制度服務,禮儀中就處處體現着尊卑差別。而影視劇中常常看到大臣們覲見皇帝的時候,都會拍幾下“馬蹄袖”,然後再下跪,這其實有三個原因:

清朝跪拜時,爲什麼要先拍兩下袖子? 第2張

清朝統治者是“馬背上的民族”,爲了方便騎馬狩獵,旗裝的袖口是收口的,包裹住手腕的,這種袖口的設計被稱爲“箭袖”。

箭袖是滿族傳統服裝上的一個組成。袖口的最前端那個馬蹄形的東西就是箭袖。滿族服飾的袖口是收口的,也就是袖口是緊緊包裹着手腕的,爲了在騎馬射箭時加強對手背的保護而設計了一個形似馬蹄的“袖頭”,因此箭袖又稱“馬蹄袖”。平時挽起來,射箭時放下來。入關後雖然失去實際作用,但“卸箭袖”卻作爲滿族行君臣大禮的行禮動作得以保留。行禮之時,職位或地位低的一方必須敏捷地將“馬蹄袖”翻下來,然後行叩頭禮或行打千禮。這種禮節在清朝定都北京以後,通過強制推行,已不限於滿人,漢人也以此爲禮。

清朝跪拜時,爲什麼要先拍兩下袖子? 第3張

我們的文化中一直強調“兩袖清風”,所以我們對於官員的要求也是“兩袖清風”。甩“馬蹄袖”最重要的原因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清正廉潔,向皇帝自己的表明立場。但是大多時候這種禮儀沒啥具體用處,因爲封建社會永遠不可能避免貪污受賄的現象。歷史證明袖子拍的越響的官員,往往是最能貪污腐敗的官員,他們不過是吧“兩袖清風”當成自己的遮羞布罷了。比如清朝的和珅,道光年間的穆彰阿,個個都是大貪,但是在皇帝面前袖子拍的那叫一個乾淨利落,可見其臉皮之厚,心理素質之好,讓人望塵莫及。

看了歷史劇的我們都知道,古人的袖子堪比“百寶箱”,能攜帶各種意想不到的東西。古人的袖子中是縫有口袋的,其中可以放東西,萬一有人圖謀不軌,將匕首兇器放在袖子裏,圖謀弒君,那麻煩可就大了,所以清朝人就通過拍甩袖子來證明自己的袖中沒有東西,對皇帝是非常忠誠的,但是後來甩袖子就成了一種官場禮儀,自然也就流於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