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爲什麼有泡藥酒的習慣?

下面就讓小編來爲大家講解一下中國人爲什麼有泡藥酒的習慣?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近年來,因藥酒引發的事故屢見不鮮,這究竟是爲什麼呢?中國人爲什麼有泡藥酒的習慣?

操作方法

提到藥酒,人們普遍認爲它是百利無一害的, 其實喜歡藥酒而不懂得藥理者如果不會科學飲用藥酒,也會出現新的病症。

1:藥材都能泡藥酒嗎?

一說藥酒,很多人都覺得只要是藥材,都可以用來泡酒。其實不是,藥酒是中藥的一種劑型,當然有它的好處,比如吸收比湯藥快,服用起來也方便,其口感要優於湯藥,每次喝的劑量也比較少。

大部分藥物通過酒精的提取,有效成分比較容易提煉出來的。有些藥物的成分是不需要的,比如烏頭鹼,它是存在於川烏、草烏、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民間常用草烏、川烏等植物來泡製藥酒,溶解在酒裏,容易引起中毒或死亡,所以不是所有的藥材都可以泡酒。

藥酒治療範圍小,主要分成兩類,滋補性藥酒和治療性藥酒,前者主要有保健養生功效,也是市面上比較多見的,後者是特定醫療作用,主要治療關節炎、腰椎、頸椎效果好,能活血止痛,祛風溼。但是有一些疾病,比如感冒、發燒、咳嗽,清熱解毒的藥材就不適合泡藥酒。需要強調的是,浸酒藥材一定要選用正宗的地道藥材,切忌貪圖便宜購買僞劣藥材。

2:喝藥酒多多益善嗎?

古代醫學家曾明確指出:“藥酒補虛損,宜少服, 取緩效。” 由於酒精的含量高,藥酒濃度高,大大超過湯藥的濃度,所以在服用藥酒時,要根據個人對酒的耐受力,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最多喝一兩左右即可。

在服用藥酒時間上,通常情況下不能在吃飯時服藥,藥酒的服用同樣應遵守這一規則,吃飯時喝藥酒不僅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還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可以空腹喝,如果有胃病的人,可以餐後喝。

3:藥酒人人適宜嗎?

藥酒雖好,不對症、不對人、不適量也會有害。比如乏力、腰腿疼痛、溼熱病人不適合藥酒治療, 建議先去醫院看診,瞭解自己是否適合再喝藥酒。臨牀上碰到過類似病人在喝藥酒後,反而病情加重了。比如盜汗的病人,誤以爲喝了藥酒,就等於吃了補藥,其實這是個誤區。

兒童、肝腎功能差的人肯定是不適合喝藥酒的, 因爲酒精是通過肝臟代謝的,喝了藥酒反而會加重病情。除此之外,月經期女性,溼疹、風疹、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或是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以及痔瘡患者,都不適合藥酒治療。所以藥酒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的。

4:藥酒越陳越上乘

很多人認爲,酒是陳的香,藥酒也應該是泡得越久越好。事實並非如此,飲藥酒要注意時效,儲存得當的情況下,一般優質酒以儲藏4~5 個月爲最佳。如果繼續長期儲存,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使酒精度下降,酒精含量低於20% 時,不僅酒味變淡、香氣消失,還會導致藥酒裏的藥物發酵、變質,藥效也會受到影響。若出現大量沉澱物或已酸敗渾濁, 則絕對不能再飲用。

5:用什麼酒都可以

泡藥酒多用白酒,且用來泡藥酒的白酒度數不宜過高,因爲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有的易溶於水, 有的易溶於酒,如果酒的度數過高,雖然可以增加酒精溶性成分的析出,但不利於水溶性成分的溶解。一般而言,泡藥酒的白酒度數在40~50 度最好。市面上,養生保健類藥酒多見於黃酒泡製,黃酒酒精程度低,有健脾開胃的作用,對胃腸道刺激小,也可以用來泡酒,但效果較白酒略差些。

藥酒不能取代醫院開的藥,嚴格講藥酒也是一種保健性的藥,作用效果是長時間積累的,完全不能取代正常治病的藥。

每一個習慣都不是空穴來風的,必有它的歷史。往前倒幾代就能明白,中國泡藥酒的習慣當然是與中國的酒文化息息相關。說起酒文化,中國人喝酒的歷史源遠流長。

無論古今,每逢大事,中國人的餐桌上必然少不了酒!衆所周知我國早期,酒作爲藥物的一種被使用。到後來,直接將藥物浸泡在酒水之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治療手段。而藥酒在我國每一個朝代,都得到有效的發展。

先秦時期,中醫的發展已達到了可觀的程度,這一時期的醫學代表著作《黃帝內經》,對酒在醫學上的作用,做過專題論述。在《素問·湯液醪醴論》中,首先講述醪醴的製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堅勁的稻杆做燃料釀造而成,醪是濁酒,醴是甜酒。“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爲備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說明古人對用酒類治病是非常重視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記載了扁鵲認爲可用酒醪治療腸胃疾病的看法。

漢代,隨着中藥方劑的發展,藥酒便漸漸成爲其中的一個部分,其表現是臨牀應用的針對性大大加強,所以其療效也進一步得到提高,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收載了西漢名醫淳于意的二十五個醫案,這是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醫案記載,其中列舉了兩例以藥酒治病的醫案;一個是濟北王患“風蹶胸滿”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藥酒,得到治癒。另一個是苗川有個王美人​患難產,淳于意用莨菪酒治癒,併產下一嬰孩。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記載有“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蘭花酒主之”。紅蘭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強藥效,使氣血通暢,則腹痛自止。此外,瓜蔞薤白白酒湯等,也是藥酒的一種劑型,借酒氣輕揚,能引藥上行,達到通陽散結,豁痰逐飲的目的,以治療胸痹​。至於他在書中記載以酒煎藥或服茯的方例,更是普遍。

隋唐時期,是藥酒使用較爲廣泛的時期,記載最豐富的數孫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藥酒方80餘首,涉及補益強身,內、外、婦科等幾個方面。《千金要方​·風毒腳氣)中專有“酒醴”一節,共載酒方16首,《千金翼方·諸酒》載酒方20首,是我國現存醫著中,最早對藥酒的專題綜述。

此外,《千金方》對酒及酒劑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認識,認爲“酒性酷熱,物無以加,積久飲酒,酣興不解,遂使三焦猛熱,五臟乾燥”,“未有不成消渴”。因此,針對當時一些嗜酒縱慾所致的種種病狀,研製了不少相應的解酒方劑,如治飲酒頭痛方,治飲酒中毒方,治酒醉不醒方等等。

宋元時期,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制酒事業也有所發展,朱翼中在政和年間撰著了《酒經》,又名《北山酒經》,它是繼北魏《齊民要術》後一部關於制曲和釀酒的專著。該書上卷是論酒,中卷論曲,下卷論釀酒之法,可見當時對制曲原料的處理和操作技術都有了新的進步。“煮酒”一節談加熱殺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歐洲要早數百年,爲我國首創。

此時,由於雕板印刷的發明,加上政府對醫學事業的重視,使當時中醫臨牀和理論得到了發展。因此,對藥酒的功效,也漸漸從臨牀上升到理論。如《太平聖惠方,藥酒序》認爲“夫酒者,谷櫱之精,和養神氣,性惟驃悍,功甚變通,能宣利胃腸,善導引藥勢。”《聖濟總錄·治法·湯醴》認爲“邪之傷人有淺深,藥之攻邪有輕重,病之始起,當以湯液治其微。病既日久,乃以醪醴攻其甚。又有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者,酒以醪藥,以此見受邪既深,經脈閉滯,非醪藥散發邪氣,宣通血脈,安能必愈……酒性酷熱,立行藥勢,所以病人素有血虛氣滯,陳寒痼冷,偏枯不隨,拘攣痹厥之類,悉宜常服,皆取其漸漬之力也,又古法服藥,多以酒者,非特宣通血氣而已,亦以養陽也”。藥酒的治病範圍也相對集中,朝保健養身方面發展,如“治一切風通用浸酒藥二十二道”,“治風腰腳疼痛通用浸酒藥十四道。”

另在藥酒專門方中,出現了較多的養身延年,美容保健方劑。當時,以藥材制曲的風氣已開始盛行,單在《叫北山酒經》中就記載了十三種藥曲。如香桂曲,配用了木香、官桂、防風、杏仁等藥品。瑤泉曲,配用了防風、白附子、檳榔、胡椒、桂花、丁香、人蔘、天南星、茯苓、香白芷、川芎、肉豆蔻等藥物。並認爲做藥酒以東陽酒最佳“用制諸藥良”,其酒自古擅名,清香遠達,色復金色,飲之至醉,不頭痛,不口乾,不作瀉,其水稱之重於他水,鄰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李時珍解說:東陽酒即金華酒,古蘭陵也,李太白詩所謂:“蘭陵美酒鬱金香”即此,常飲入藥俱良。

隨着釀酒工藝的不斷髮展和提高,有些藥酒不但具有強身保健,治療疾病的優點,而且口味醇正,成爲風行一時的名酒,併成爲宮廷御酒。元代建都於北京,是當時世界各國最繁華的都城。國內各地和歐亞各國的商客川流不息,國內外名酒薈萃,更成爲元代宮廷的特色。羌族的枸杞酒、地黃酒;大漠南北各地的鹿角酒、羊羔酒。另有一些人們自釀自飲的酒,如正月的椒柏酒,端午的菖蒲酒,中秋桂花酒,重陽的菊花酒,都成爲人們常釀的傳統節令酒類,其中有不少就是藥酒。

中國人爲什麼有泡藥酒的習慣?

其實不是中國人愛喝藥酒,而是中國是中醫的發源地,中國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常見的物品的藥性。比如人蔘泡酒比較補身體。外國人估計見了人蔘都不認識。其次,中國人保健意識更強,自古皇帝就會用各種方法延年益壽,那麼喝酒時喝藥酒豈不是一舉兩得!綜上,從文化和歷史上來看,中國人都是比較青睞於藥酒的。

客家人藥酒主要分爲動物和植物。其中動物主要是蛇和黃蜂。蛇酒並不少見。只要是瞭解藥酒文化的人,都知道蛇具有祛溼搜風、滋補強壯、治療跌打損傷的功效。輔以白酒,可使藥效增強。純糧白酒本身就有溫通血脈的作用,蛇借酒性,酒助蛇力,更可加強搜風通絡之功能。製作精良、配方科學的蛇酒,對多種疾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說起胡蜂,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它的中藥作用,其實胡蜂味甘辛,性溫,主治風溼痹痛。作爲一味中藥材,有定痛、驅蟲、消腫解毒功效。客家人根據自然規律浸泡出的胡蜂酒有祛風除溼、治急、慢風溼痛。而今國際市場上的胡蜂蜂毒數量不多,種類大概在20種左右,因此其價格相當昂貴。隨之,客家人浸泡的野生胡蜂藥酒也有着相當大的市場競爭力。

在客家,九堡鎮的酒文化傳承得相對較好。盛爲相傳的是九堡米酒對在坐月子的女性有着溫養活血之道。無論是米酒還是客家傳統水酒等各種養生酒都從側面反映了客家人對大自然滋養萬物的從古至今的智慧。

客家人攜着千年前自秦嶺至東南的足跡,在迢迢山水路之間發現了草木之澤。細細思索,不過是一碗客家酒,一路向然途。

中國人爲什麼有泡藥酒的習慣? 第2張

中國人喜歡泡製的藥酒,應該和中國傳統的飲食觀和養生觀有關。

古代中國科學不發達,食品和藥品也無法經過現代化學、生物學的檢驗,分析其成分和療效、副作用,而是出於一種樸素的聯想(或許還有一些經驗),相信“吃啥補啥”。這種執念有時候到了荒誕可笑的地步。

“補什麼”的標準,往往根據“陰”、“陽”二字來確定的。按照“五行”、“五色”,再參互“五味”,補一種身體上的虧損,就有許多食物可吃,譬如脾胃虛,補脾胃的粥即可羅列出幾十種。更簡單的是生髮了吃的對象與補的對象之間的對一關係,也就是說“吃甲補甲”。假如有一個人腎虧,那麼不用說豬腎、羊腎、狗腎之類就是他補腎的最佳食物。其實羊腰子不過是泌尿器官,對一個人的性功能有何助益?只是吃多了,起一些心理暗示作用罷了。

泡藥酒便是基於這類傳統的觀念,人們信奉一些名貴的植物藥材或珍稀的動物器官泡製的藥酒,對人健身祛病大有好處。我們去南方一些山區旅遊,稍加留意就會在當地的小飯館或藥店的櫃檯上,看到十幾口玻璃缸排列,盛滿白酒,裏面泡製的是各種各樣的植物果實和動物屍體。有長蛇、烏龜以及各種動物的生殖器。

中國人爲什麼有泡藥酒的習慣? 第3張

我國東部包括江、浙、滬、閩等地區,臨海傍水,溫熱多雨,相對其他地區溼熱之氣較重,對人體的消化系統有一定影響。該地人羣體質較爲嬌弱,容易出現脾胃病、皮膚病等。

東部地區泡藥酒時,酒精度應偏低,藥性平和一些。一般白酒度數在40度左右爲好;黃酒酒精度低,但藥效較白酒略差些。針對東部地區的特點,推薦以下兩款泡酒方。

1、五精酒

取枸杞子500克,松葉600克,黃精400克,白朮400克,天冬500克放入砂鍋中,加水煮到10升(若無大砂鍋可分次煮);細曲研末,備用;糯米瀝半乾蒸熟後,倒入缸中待冷,加入藥汁和細末,拌勻,密封,置保溫處,21天后去渣備用。五精酒一方以釀造法制成,不寒不熱,溫潤和平,能夠健運脾胃、補益精血、祛風除溼,是延年益壽的佳方。適合於各年齡段人羣,對體倦乏力、食慾不振、頭暈目眩、鬚髮早白、肌膚乾燥、瘙癢等症,都有療效。

中國人爲什麼有泡藥酒的習慣?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