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保健按摩擺動類、一指禪、按法、捏擠法

操作方法

(01)擺動類手法以指或掌、腕關節及前臂做協調地連續擺動稱擺動類手法。一、揉法用指、掌、肘部吸附於機體表面某些部位或穴位或反射區上做柔和緩慢地環旋轉動或擺動並帶動皮下組織一起揉動的一類手法稱揉法。〔手法分類〕1、單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腹吸定於機體的某些部位或穴位或反射區上做迴旋地揉動,適用於狹小部位或穴位或反射區上(圖)。2、多指揉法 食指、中指或多指併攏,指腹着力吸定於肌膚的某些部位或穴位上做腕關節連同前臂小幅度迴旋轉動(圖)。3、大魚際揉法 大魚際着力於肌膚的一定部位上,腕部放鬆,以前臂爲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帶動腕部做柔和緩慢旋轉(圖)。4、掌根揉法 以掌根部吸定於機體的某些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鬆,以肘部爲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做迴旋轉動(圖)。5、掌揉法 全掌緊貼肌膚某些部位上,腕部自然放鬆,以肘爲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做柔和緩慢的迴旋轉動。6、肘揉法 用肘的尺橈交界處肌肉豐滿的部位着力於機體的某些部位上,以肩爲支點,上臀做主動擺動,帶動前臂做迴旋轉動(圖)。[動作要領]手掌要自然放鬆,腕部及前臂均應放鬆,着力部位要吸附於操作部位做緩慢柔和深透的迴旋揉動,不得在皮膚表面摩擦與滑動。壓力應輕柔,以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爲原則,動作靈活連續而有節律性的帶動皮下深層組織。揉動要圓滑,着力部位及力的轉換點要自然過渡且均勻一致。[作用機制]揉法具有寬胸理氣,消積導滯,祛風散寒,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軟化瘢痕,改善肌肉營養,強身健體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揉法可增強機體內的組胺和乙酰膽鹼的產生而提高痛閾,加強血運,改善血液循環和組織器官的營養,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與細胞的再生能力。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02)二、滾法滾法屬一指禪按摩流派中的一種手法,技巧性比較強。[手法分類]1、側掌滾法 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及小魚際着力於機體表面下定部位,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做屈伸和前臂旋轉動作(圖)。2、掌指關節滾法 手微屈,以手背尺側面的小指、無名指、中指及掌指關節部着力於一定部位上,將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關節做伸屈及前臂旋轉動作(圖)。3、指關節滾法 單手或雙手握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間背側突起部着力於機體一定部位,做均勻的腕關節前後往返擺動,使拳做來回磙動。4、立拳滾法 右手握空拳,左手掌壓於上,以小魚際赤白肉際處和小指、無名指關節及掌指關節部附着於一定部位上,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做屈伸外旋地連續往返運動。5、前臂滾法 用前臂附着於施術的機體表面,以肘部爲支點,前臂做主動旋轉。[動作要領]滾法在操作時,肩部要放鬆,肘關節要屈曲120°~140°。M部要儘量放鬆,在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關節屈伸外旋地連續往返活動,使產生的力交替,持續不斷地在施術部位上往返振動。滾動時施術者着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跳動或摩擦,力量均勻,動作協調而有節律,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頻率以每分鐘120~160次爲宜。[作用機制]滾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關節,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筋活力,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滾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肥去脂,增強組織中組胺和乙酰膽鹼的產生,提高痛閾和機體的抗病能力。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2張

(03)一指禪法一指禪法是一指禪按摩流派中的主要手法,又稱一指禪功,一指禪是佛教禪宗用語,爲萬物歸一之意。[手法分類]1、指端禪法 用大拇指指端着力於一定部位或穴位或反射區上,做腕部的往返擺動,帶動拇指指間關節的活動,使所產生的動力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施術部位(圖)。2、指偏峯禪法 用大拇指橈側偏峯着力於所施術部位,腕關節略屈,其餘四肢自然屈曲,擺動腕部帶動拇指指間關節的活動(圖)。[動作要領]以單手或雙手拇指指端或偏峯着力於施術部位上,上肢肌肉放鬆,沉肩,垂肘,懸腕,肘關節略低於手腕,以肘爲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間關節做屈伸活動,同時將力量貫注於着力指端。當腕部擺動時,尺側要低於橈側,使產生的力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操作部位。壓力、頻率、擺動的幅度要均勻,動作要靈活、連貫、自然。[作用機制] 一指禪具有舒筋活絡,調和營衛,祛瘀消積,健牌和胃,醒腦明目,鎮靜安神,移痛止痛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爲,該法能改善局部和遠端的血液循環,轉移大腦的興奮竈,移痛,提高痛閾。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3張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4張

(04)四、撥法用肢體的某些部位在肌腱、筋膜、韌帶、穴位等所施術部位上做與肌纖維方向垂直的彈撥。[手法分類]1、拇指撥法 拇指伸直,其餘四指握拳用食指抵坶指掌側面,用腕關節或肘關節的屈伸擺動帶動拇指左右撥動。2、多指撥法 用食指、中指或多指指端着力於肌表某些部位或穴位上進行撥動。3、指背關節撥法 食指或食、中二指或多指屈曲,用第二指關節着力施術部位上,進行左右撥動(圖)。4、掌根搌撥法 用掌根着力於施術的部位上,做腕或肘快速的擺動帶動掌根進行撥動。5、肘撥法 肘關節屈曲,用尺骨鷹嘴部位着力於肌肉豐滿處進行左右撥動(圖)。[動作要領]撥法刺激量比較強,操作時重而緩慢,輕而不浮,力度深透,撥動如彈弦,幅度要小,速度要快。操作時間不宜過長,次數不宜過多,勿施暴力。同時在操作時要與肌腱、肌纖維方向相垂直的穩準彈撥。[作用機制]撥法具有解痙鎮痛,疏理肌筋,解除粘連,行氣散鬱,理氣活血,消食導滯,調和陰陽,強健肌筋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爲,該法能促進血液循環,堤高痛閾,對神經的興奮和抑止有着雙向的調節作用,促進消化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5張

擠壓類手法

(01)用指掌或肢體其他部位按壓或對稱性擠壓所施術的部位,稱爲擠壓類手法。一、按法按法是最早應用於按摩治療的手法之一,是各種流派的常用手法。它是用指、掌、肘或其他部位在所施術的部位上逐漸用力,按而留之,稱爲按法。[手法分類]1、指按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端着力於穴位或壓痛點或反射區上進行垂直向下的按壓,使之有得氣感,同時要按壓一定的時間再放鬆(圖)。2、屈指按法 拇指或食指屈曲,用近端指間關節部按壓穴位或滑按反射區(圖)。3、掌根按法 用手掌的掌根部着力,按壓所施部位(圖)。4、魚際按法 用大魚際或小魚際着力按壓機體表面某些部位(圖)。5、雙掌疊按法 雙手掌重疊按壓施術者機體表面某些部位(圖)。6、肘按法 肘關節屈曲,用尺骨鷹嘴突起部位按壓肌肉較豐滿的部位(圖)。[動作要領]按法操作時用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力量要由輕到重,穩而持久,使刺激充分深透到機體組織深部。操作中切忌用迅猛的暴力,以免造成不良的損傷。按壓力量大小和時間長短,應根據所施術部位肌肉組織的豐滿程度及該部位的耐受程度而決定,在按壓的部位應有得氣感爲目的。[作用機制]按法具有疏通經絡,鎮靜止痛,緩解痙攣,誘導移痛,開通閉塞,幫助消化,舒皺美容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按法可放鬆肌肉,提高痛閾,抑制神經興奮,改善組織的血運和營養,增強機體的氧化過程,改善淋巴管內的瘀滯狀態等。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6張

(02)二、捏擠法捏擠法是以兩手掌或指與指或指與掌相對用力捏擠肌膚的一類手法。[手法分類]1、拇食指捏法 食指屈曲,以食指橈側緣與拇指相對用力捏拿肌膚。2、拇食中指捏法 用拇指與食、中二指相對用力捏拿所施術的部位。3、捏脊法 它是小兒按摩療法中的一種主要手法。手握空拳,食指也屈曲,以兩手食指橈側緣緊貼脊柱兩側皮膚,與拇指相對用力輕輕捏起皮膚,雙手交替捻轉捏拿,向前移動,自下而上操作(圖)。4、對掌擠法 兩手掌相對用力擠壓被施術的部位(圖)。5、彈筋法 用拇、食兩指或拇指與食中二指捏緊施術部位的肌肉或筋腱,用力提拉,當筋肉被提拉到一定高度後,突然鬆脫,使其彈回原位,如拉弓放箭狀。6、鉗擰法 食、中二指屈曲,張開如鉗狀,夾持施術部位,並提起,隨即手指鬆開,如此鉗夾一鉗一鬆,反覆操作(圖)。7、指鉗法 一手握被術者腕部,另手多指夾持其多指,且用力鉗夾拔伸或搖轉指關節(圖)。[動作要領]操作時臂要放鬆,手法要柔和,夾持捏起的應是皮膚及皮下組織,不要指端向肌膚里扣,以免引起疼痛等不適感。對擠或鉗夾時,用力要協調,對稱均勻。[作用機制]捏擠法具有舒筋通絡,行氣活血,鬆解關節及粘連,解痙止痛,健脾和胃,消積導滯等作用。現代醫學以爲,捏擠法能加速血流循環,改善皮下肌肉組織的營養,增強肌膚的彈性和光澤,消耗皮下脂肪達到祛脂減肥之目的。捏背既能有助於新陳代謝,又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7張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8張

(03)三、拿法捏而提起謂之拿。以單手或雙手拇指與多指或多指與掌根在施術部位上相對用力捏而提起,有節律地操作。[手法分類]1、二指拿法 拇指與食指指腹相對用力,在其施術部位上做持續的、有節律的捏提方法(圖4-33)。2、三指拿法 以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指、中指相對用力,做持續的、有節律捏而提起(圖4-34)。3、五指拿法 用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用力握住施術部位的肌肉,並做持續的有節律捏拿動作的方法(圖4-35)。4、握拿法 以單手或雙手的多指與掌根相對用力沿肌纖維走行的方向緩慢的握拿方法(圖4-36)。5、挪法 將手掌平放於施術部位上,隨即如握拳狀將該部位肌肉滿把拿住,稍停片刻再放手並前移,拿住前方肌肉,再放開,如此不斷地向前挪動,直到挪完施術部位爲止。[動作要領] 挪法在操作時,手腕要放鬆,自然靈活,在相對用力握拿或捏拿時,要在施術部位滿把握於掌、指間,五指着力均勻,沿肌纖維走行方向,做連貫緩和而有節律,不可斷斷續續間歇停頓。用力由輕至重,再由重到輕,不可突然用力,捏拿或握拿的應是深層的肌肉、肌筋等組織,不要僅捏拿人體表皮,操作過程中不可擰扯。[作用機制] 挪法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鎮靜止痛,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爲,挪法能改善肌肉組織的營養,消耗皮下的脂肪組織,增強肌膚的彈性和光澤,促進衰老的細胞脫落,增強肌膚抗禦能力和防病能力,解除肌肉筋骨的痠痛,調節腸胃的蠕動,強健脾胃功能。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9張

(04)四、捻法捻法是用拇指與其他指的指腹相對用力捏夾住施術部位,稍用力做對稱捻線狀的來回捻動方法。[手法分類]1、拇食指捻法 拇指與食指的指腹相對着力捏夾住施術部位或反射區上進行來回捻動(圖)。2、多指念法 拇指與其餘四指的指腹着力捏夾住施術部位或反射區上,做相對用力來回捻動。3、捻揉法 拇指與其餘指的指腹相對捏夾住施術部位稍用力做對稱捻線狀捻揉動作。4、扭法 拇指與其餘指的指腹相對用力在施術部位上捏起皮膚,反覆擰轉扭動,使被扭擰處出現紫紅色的方法(圖)。[動作要領]捻法操作時要快速靈活,用力要協調。在拇指與其他指腹夾捏住施術部位做對合交替的旋轉捻動,用力不可呆滯,動作要柔和,利索,連貫自然,輕巧均勻。[作用機制] 捻法具有調和氣血,通利關節,疏理肌筋,通經活絡,散瘀消腫,鎮靜止痛,驅風散寒。現代醫學認爲,捻法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滑液的分泌與深透,軟堅散結,保健強身的作用。達到營養和滑利關節的作用;增強肌細胞活性,潤澤肌膚以利改善皮膚新陳代謝,增強肌筋柔性與彈性。

(05)五、理筋法理筋法是以拇指或食、中指沿施術部位的經絡循行,以及受損的指、趾肌腱等處施以夾持拔理或夾持勒壓滑動的方法。[手法分類]1、理指法 食、中二指屈曲如鉤狀,兩手指夾被施術者一指自指根部向指尖方向進行順理指(圖)。2、理肢法 以雙手握持於經絡、肌腱、軀幹近端,而後循經絡走行快速向遠端滑動(圖)。3、理筋法 以雙手拇指或掌根壓按於肌纖維上,沿肌纖維走向方向重推理,作用於深層組織。4、勒法 食、中二指屈曲夾持被施術的手指或足趾根部,勒壓片刻後,用力而迅速滑動,並滑出指趾端。[動作要領]理法操作時,雙手或單指夾持肢體或指趾的夾持擠壓力要均勻協調,鬆緊適度,以利滑動。理筋時用力一定要沉穩,力量要作用於深層組織,且沿肌纖維方向走行推理。[作用機制]理法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行氣活血,理筋復位,緩解痙攣,通利關節,鬆解粘連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理法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改善內分泌,以榮養濡潤關節,使關節滑利運動自如,強健肌筋,提高痛閾。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0張

(06)六、掐法掐法是用指端甲緣重刺激施術部位或穴位或反射區的方法。[手法分類]1、拇指掐法 用拇指的指甲緣切按施術部位上的皮膚,重力掐之(圖)。2、雙拇指甲掐法 用雙手拇指的指甲掐按施術部位上皮膚(圖)。3、拇食指對掐法 用拇指指甲與食指甲對掐施術部位的方法。[動作要領]掐法主要是用拇指指甲或拇、食指甲掐按肌膚,該法屬強刺激手法。在用指甲掐壓時勿在皮膚上移動,以免指甲滑動,滑破皮膚,同時也要注意勿掐破皮膚。指甲着力,持續平穩,由輕到重逐漸加力,動作不能過猛、過急。所掐穴位或反射區得氣後,仍須持續一分鐘左右。[作用機制]掐法具有開閉醒神,回陽救逆,祛風散寒,興奮神經,安神鎮痛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掐法能激發和調動機體潛在的能量,提高神經的興奮性,喚醒機體的應答反應,激活臟器組織及細胞的活性。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1張

振動類手法

(01)振動類手法是以較高頻率的節律性輕重交替且持續不斷的振動,從而使施術部位產生舒鬆感或溫熱感。一、顫法顫法又稱振法、振盪法,用指掌或肘在人體的一定部位上,做連續不斷的快速振顫,使施術部位產生振動感。[手法分類]1、指顫法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按壓於施術部位上,肘做屈,前臂和手部靜止性用力使肌肉收縮,集功力於指端,而發生快速地顫動,並使之傳遞到施術部位以及內部產生溫熱感或舒鬆感(圖)。2、掌顫法手掌按壓在施術部位上,前臂和手部靜止性用力,使肌肉強力收縮,集功力於掌面,而發生頻率密集、持續不斷而快速地顫動(圖)。3、肘顫法肘屈曲,用尺骨鷹嘴按壓施術部位,肘腕放鬆,肩關節自然用力,利用胸大肌收縮,集功力於肘部,做頻率密集的快速振顫。[動作要領]顫法在操作時,精力集中,呼吸自然,前臂和手部或胸大肌要做強力靜止性收縮用力,使功力集中於指端,掌部或肘部做到外靜內動,不可擺動肩臂,動作要協調連貫,使振顫連續不斷地傳遞到施術部位上,且振顫的幅度要小,速度要快,頻率要高。操作時,掌、指或肘着力切記不要在施術部施加過重的壓力,以免提不高速度和頻率。[作用機制]顫法具有調理氣血、祛瘀消積,活血止痛,和中導滯,調節腸胃功能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顫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激發腺體的分泌,消耗皮下脂肪,增強肌膚的彈性和光澤;調節臟腑功能,使其發揮最佳的生理狀態。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2張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3張

(02)二、抖法抖法是雙手握肢體遠端,稍用力做小幅度的上下連續抖動,使肌肉關節有鬆動感。[手法分類]1、抖上肢法用雙手握住被施術者的手腕部,慢慢向前外方擡起70°左右,然後稍用力做連續的小幅度上下顫動,使肢體呈波紋狀起伏抖動(圖)。2、抖下肢雙手握住被施術者踝部,將下肢擡起,使足跟離開牀面30釐米左右,先以輕力抖動,待下肢放鬆後再做上下並有內旋的連續抖動。3、背抖法術者與被術者背向而立,且兩者以臂相互勾扣,並將被術者背起,同時術者骶部抵住被術者腰部,自身抖動或搖動患者腰部(圖)。[動作要領]無論是何種抖法,術者與被術者要密切配合。操作時,在牽引的情況下抖動,用力要穩,力量要由小逐漸到大,不要用突發暴力。牽引和抖動動作要協調一致,抖動的幅度不宜太大,頻率要快,要有節律地抖而動之。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4張

叩擊類手法

(01)叩擊類手法是指用手指、手掌、空拳或按摩器械直接叩擊、拍打被術者的一定部位,如穴位或反射區,達到治療或保健作用的方法。[手法分類]1、三指啄法 單手拇、食、中三指捏緊垂直着力於施術部位上,以腕關節自然上下襬動,屈伸帶動三指端,呈雞啄米狀彈打。2、五指啄法 雙手五指自然分開呈爪形或微屈呈梅花型,以腕關節上下襬動,屈伸帶動手指端,着力於施術部位進行彈打。3、側指打法 雙手四指自然伸開,指與指之間有一橫指的間距,使指與指之間相互撞擊而彈打在機體的一定部位上。4、拍打法 雙手自然伸直或掌心略鼓,雙手掌在施術部上進行有節律地拍打。5、空拳打法 雙手握空拳,在施術部位上進行有節律擊打(圖)。6、叩打法 雙手相扣,手背部着力於施術部位,進行有節律叩打。7、合掌側擊法 雙手掌自然合攏,伸直合攏雙手的尺側着力於施術部位上進行彈打(圖)8、隔掌叩擊法 一手掌自然伸直放於施術部位上,另一手握拳叩擊放在施術部位上的手背,即稱隔掌叩擊。[動作要領]叩擊法在操作時,腕關節要放鬆,以肘關節爲中心擺動帶動指掌叩擊彈打,用力應均勻不宜過猛過重,動作要靈活協調,輕巧而有節律。[作用機制]叩打法具有調和陰陽氣血,貫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開胸順氣,解痙止痛,通透毛孔,驅邪達表,健身益智,安神醒腦,解除疲勞,消除酸脹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叩擊類手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激發細胞的活力,提高神經的興奮性,增強肌膚的彈性和光澤,加強新陳代謝。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5張

運動類手法

(01)運動類手法是指對肢體關節進行被動性活動,促使機體關節恢復其最佳的生理功能。一、搖法搖法是指以某一關節爲軸,使肢體產生被動性的環轉活動。[手法分類]1、頸項部搖法 被術者坐位,術者立於一側,用一手扶持頭頂後部,另一手托住下頜部雙手做相反方向用力,使頭緩緩搖轉,從而帶動頸項旋轉搖動。順時針和逆進針方向各搖轉數次(圖)。2、握手搖肩法 被術者坐位,伸直患臂,術者站立於一側肩後方,一手扶持肩上部,另一手握手部或肘部,用握手之手導引上肢做以肩關節爲中心的均勻緩和旋轉搖動,使肩關節逐漸加大活動範圍。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環轉數次(圖)。3、託肘搖肩法 被術者坐位,肩部放鬆,自然屈肘,術者站於一側,一手挾住肩部,另一手托起肘部,使前臂搭放在術者前臂部,然後做緩和的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環轉運動。4、大幅度搖法 被術者坐位,術者立於側方一手輕握被術者腕部,以肩爲軸,順時針或逆時針大幅度環轉。5、搖腕關節法 術者一手握住被術者腕關節上方,另一手握住其掌部,先做腕關節拔伸然後將腕關節做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環轉搖動。6、搖掌指關節 術者一手握住掌部,另一手握持被術者手指,先做掌指關節的拔伸,然後使掌指關節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環轉搖動。7、屈膝曲髖動腰法 被術者仰臥位,屈膝曲髖,術者一手扶持膝部,一手托起足跟部,並導引被術者由小幅度到大幅度以雙腿的旋轉搖動帶動腰部旋轉搖動。8、髖關節搖法 被術者仰臥位,屈膝曲髖,術者立於於一側,一手扶住膝部,另一手托起足跟部雙手協同導引髖關節做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旋轉搖動(圖)。9、膝關節搖法 被術者仰臥位,屈膝屈髖,術者立於一側,一手挾其膝關節上方,另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兩手協同使膝關節做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的緩和旋轉運動。10、踝關節搖法 被術者仰臥位,下肢自然伸直,術者一手握持踝關節,另手握住足趾部在牽引足的基礎上做緩慢環轉搖動(圖)。[動作要領]搖法在操作時是以關節爲軸,在其正常生理活動範圍內進行,切勿超越其關節的活動範圍。搖動幅度要由小逐漸到大,循序漸進,也勿操之過急,粗暴猛搖。搖動時動作要緩和,用力要穩健着實,速度宜慢不宜快。搖動時,被術者使搖動的關節及周圍的肌肉組織放鬆,密切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作用機制]搖法具有舒筋活血,鬆解粘連,整復錯位,滑利關節和促進關節活動功能。現代醫學認爲,搖法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關節腔內滑液的分泌,以達到滑潤、榮養骨關節,同時還能糾正其解剖結構異常現象。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6張

​扳法

(01)扳法是指以雙手向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肢體關節做伸展、屈曲或旋轉活動。[手法分類]1、頸部斜扳法 被術者坐位,頭略向前俯,頸項部放鬆。術者站於其側後方,用一手扶住其頭頂部,另一手托住下頜部,兩手協同用力使頭向一側做緩慢旋轉,當轉動到有阻力時,稍停頓片刻,隨即用巧勁再做一個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動,此時常可聞及“呵嗒”的響聲,即達到目的(圖)。2、頸椎旋轉定位扳法 被術者坐位,頸項放鬆,術者立於側後方,用一手拇指頂按棘突旁,另一手肘部托住下頜部,先囑被術者使頸部慢慢前屈,至術者拇指下感到有棘突活動而關節間隙張開時,然後託下頷的肘慢慢旋轉,與此同時,頂按棘突旁拇指要協同用力,將棘突向對側推動,此時可聽到“咔嗒”向聲(圖)。3、擴胸牽伸扳法 被術者端坐,其兩手置於項後,並十指交叉扣住;術者立其背後,用雙手握住被術者兩肘部,並用一側膝部頂在背後正中。先囑其自行挺胸,並兩肘後伸做擴胸動作,待其自主之力做至最大擴胸位時,術者兩手做一小幅度的快速動作,將兩肘向後扳動,與此同時,膝稍用力向前頂推其後背,而完成擴胸牽伸扳法(圖)。4、胸椎對抗復位扳法 被術者端坐,雙手十指交叉扣住,抱住頸項部。術者立於其後,用一側膝部頂住患椎棘突,兩手以被術者腋下插入其上臂之前,前臂之後,並握住其前臂下段,術者兩手將其向後上方牽拉,同時,膝部將椎體向前下方頂按,此時,用一快速的可控制的加大動作,使胸椎扳動,可聞及“咔嗒”聲。5、腰椎斜扳法 被術者側臥位,位於下方的下肢自然伸直,上方的下肢屈膝屈髖,與術者對面;術者一手與一肘部分別壓住被術者的肩前部和臀部同時做相反方向的緩緩扳動,使腰部被動扭轉,當扭轉到有明顯阻力時,再做一增大幅度的推扳,此時常可聞及“喀嗒”聲,表示手法成功(圖)。6、腰椎旋轉復位扳法 患者端坐於無靠背的方凳上。以向右側旋扳爲例,一助手用雙膝及雙手將被術者左下肢固定,術者坐在其後側右方,用左手拇指頂推偏歪的棘突,右手從被術者右側腋下穿過,用手掌扣住其頸項,然後分三步(前屈、伸屈、旋轉)完成整個動作,囑被術者主動慢慢彎腰,當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動時,然後再向右側側屈至一定幅度,再旋轉到最大限度,此時,術者扣於頸項的手下壓肘部上擡,做一增大幅度的扳動,拇指同時頂推棘突,常可聽到“喀嗒”響聲。7、腰椎後伸扳法 被術者俯臥位,術者立於其側,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托住雙膝關節上方,將雙下膝緩緩向上托起,腰後伸至最大幅度,同時按壓腰部手下按,兩手協同用力做相反方向地扳動(圖)。8、肩關節上舉扳法 被術者坐位。以右側爲例,術者半蹲於右肩的前外側,其上肢伸直前臂放在術者肩上,術者雙手按在右肩上,以肩爲支點,術者慢慢起立用肩將被術者右肩擡起,使肩關節前屈位上舉,如此反覆3~5次。9、肩關節內收扳法 患者取坐位,以右側爲例。右側上肢置於胸前,術者立其右側,左手按其肩,右手託握患者肘部做盡量向內扳動動作(圖)。10、肩關節後伸扳法 被術者取坐位,以右側爲例。右側上肢自然下垂,術者立於右側,用一手按住被術者右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緩緩向後扳動(圖)。11、肘關節扳法 被術者坐位,術者一手握住患肘上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反覆做肘關節的屈伸扳動。12、腕關節扳法 被術者坐位,術者兩手握住其手掌,兩手拇指按住腕背冼將腕關節拔伸,在拔伸基礎上再做屈伸及左右側屈扳動。13、踝關節扳法 被術者仰臥,術者一手托住其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其跖趾部,兩手協同用力扳動踝關節,使其做屈伸及內外翻活動。[動作要領]扳法在操作過程中,一定要穩妥,它是一種被控制的、短暫的、有限度的、分階段的被動運動,要使關節極度伸展或旋轉,在此基礎上,再做一個突然性的、稍微增大幅度的扳動。扳動的方向無論是多運動軸關節或單運動軸關節,在每一次扳動時,只能選擇一個運動軸所限定的方向施術。因此應預先確定扳動幅度和方向,因勢利導,切忌強拉硬扳,急躁從事。在扳動瞬間,必須乾脆利落,用力果斷而快速,兩手配合協調,一達到目的,立即停手。在頸椎和腰椎應用扳法時,往往被術者關節會發生彈響聲,但是隻要扳動方向和幅度正確就會有效,不要一味追求彈響聲,更不能言目地增大扳動幅度,避免造成關節、韌帶的損傷,產生不良後果。[作用機制]扳法具有舒筋通絡,滑利關節,矯正畸形,錯骨歸位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扳法能糾正解剖位置的失常,刺激關節腔內滑液的分泌,以利對關節的滑潤和榮養作用,同時又能榮潤和滋養關節周圍的組織。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7張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8張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19張

(02)三、拔伸法拔伸即牽拉、牽引的意思,是指沿肢體的縱軸方向用力做相反方向的牽拉、引伸動作,從而使肢體伸展、關節間隙增寬的手法。[手法分類]1、頸椎拔伸法 方法一:被術者坐位,術者立於其後或側方,一手扶持被術者枕部,另一手從其頸前繞過,用肘窩部托住患者的下頜部,然後術者手與肘同時用力向上提拉,使頸椎受到拔伸。方法二:被術者坐位,術者立於其後,用雙手拇指分別頂住被術者兩側的枕骨後方,其餘四指托住兩側下頜角,並用兩前臂壓住被術者的雙肩,兩手用力向上將頭托起,同時兩臂向下用力壓肩部,使頸椎受到拔伸(圖)。2、肩關節拔伸法 被術者坐位,以右側肩部爲例。右肩放鬆,術者立其右側前方以雙手握其腕部用力慢慢向下方牽拉(圖),或向上方牽拉(圖)。3、腕關節拔伸法 術者一手握住被術者的前臂下端,另一手握其手掌,兩手同時作相反方向用力牽引(圖)。4、指間關節拔伸法 一手多指屈曲,以屈曲的食指橈側緣與拇指相對用力捏住被拔伸關節的近側端,另一手握持腕部,兩手同時做相反方向牽引(圖)。5、腰椎拔伸法 被術者俯臥位,助手固定被術者兩腋下,術者雙手握兩踝部,用力向後牽拉,以拔伸其腰椎關節。[動作要領]操作時,用力要均勻、持久,動作要穩而持續,緩慢加大力量,而不可用一次性突發猛力。牽引的方向要沿被術者關節的縱軸進行。在應用該手法之前,應先用其他手法使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充分放鬆,以利提高療效和便於操作;還應根據不同部位和病情決定拔伸牽引的力量和方向。[作用機制]拔伸法具有緩解痙攣、鬆弛韌帶、整復歸位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拔伸法能改善關節腔隙的結構異常,增強關節周圍組織的彈性,以利韌帶和肌肉的收縮和弛張,對脊柱的牽引還可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20張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21張

​複合類手法

(01)複合類手法複合類手法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手法複合在一起操作,以達到節約時間、提高療效的目的。1、揉拿法 術者用單手或雙手掌指在被術者的施術部位進行揉中有拿,拿中有揉,兩法密切配合,柔和深透。2、揉撥法 術者以拇指或掌根在被術者施術部位的肌腱上進行大幅度的揉,在揉動中自然加人撥動的方法,揉要用力,撥要沉穩。3、滑按推法 以拇指指腹在被術者經絡循行線上或反射區上進行滑按推移,要頓挫性滑按且頻率均勻,同時向前推進。4、壓顫法 用拇指或手掌在施術部位上進行按壓,同時做頻率密集顫動動作,壓力要着實,顫動幅度要小,速度要快。5、拿顫法 是用手的拇指與多指相對用力,在捏拿的基礎上顫抖。6、滾打法 手握空拳,在施術部位上先打擊隨即操作滾法,滾打一定要協調配合,打中有滾,節奏明快,脈絡清晰。7、打抓法 雙手五指自然屈成爪狀,在施術部位上,用五指端先打下去,再抓起來,成爲落手打、擡手抓的動作。8、搓擦法 全掌或小魚際在施術部位上進行快速的搓擦,操作時頻率要快,搓中有擦,擦中有搓,兩者均兼顧。9、推顫法 用手掌或指在施術部位上進行推移的基礎上顫抖,推進的速度要慢,顫動的頻率密集而快速,協調操作。10、揉捻法 用拇指與食、中二指相對用力在施術部位上揉捻之,揉中有捻,捻中有揉。11、推扒拿顫法 雙手在施術部位上先行推扒手法,繼之再進行拿法,隨即行拿顫手法,四者要密切配合。12、歸擠戳按法 被術者伸出手,掌心向下,助手站於被術者一側,雙手握住前臂下端,術者站在前方,雙手握住手掌,拇指按在傷處,術者與助手相對用力拔伸並環轉搖幌數次,同時在腕部掌屈、背伸的基礎上雙手拇指向內歸擠、戳按。13、抱肘提擠法 被術者坐位,兩手交叉於頸部,頭稍前屈,術者立於其後,兩手交叉緊摟抱被術者兩肘,用力向後摟擠,同時雙手向上提起(圖)。14、歸擠拍打法 被術者坐牀邊,上身略向後仰,第一助手在其後扶住其背部,第二助手在其前方,握雙踝部,術者坐在被術者左側以右髖部頂住被術者左髖部,左手握其左腕部。第二助手使被術者屈膝屈髖,並外展外旋髖關節,儘量使足跟靠近臀部,然後拉雙下肢,使雙下肢內旋伸直。同時術者右手用力壓擠骨盆,握住被術者右腕之手,持其手拍打被術者右手背,三力合一,同時進行。

保健按摩手法大全 第22張

​ 踩法

(01)踩法又稱踩蹺,是以足在被術者機體某些部位或穴位上進行各種踩壓、搓推、揉等動作的刺激操作的一類方法。一、足推法[手法分類]1、足直推法 術者以足掌或足跟在施術部位上進行直線推動的方法。2、足分推法 術者用雙足在施術部位上沿中線自上而下做左右分推的方法。3、足滑推法 術者以雙足足掌在施術部位上沿經絡循行路線進行緩慢滑動地推進。4、足合推法 雙足足掌或足跟分別自兩端向中線推動的方法。[動作要領]被術者俯臥位時,應在胸部和大腿部墊枕亦可在腹部墊枕;仰臥位時,可在膕窩下墊枕。踩法操作時,術者要雙手拉握踩杆,以控制自身的力量,以便靈活自如地操作。足推壓力要適宜,推進的速度均勻、緩和自如,雙足的力量要一致。[作用機制]足推法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理氣止痛,活血散瘀,解除疲勞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足推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及機體營養,緩解肌肉緊張性痙攣,消除肌肉組織的疲勞等。

(02)二、足壓顫法[手法分類]1、踩壓法 用足掌或腳跟在施術部位上進行持續性踩壓,可定點踩壓,也可交替性走動踩壓,使作用力達於深層組織的方法。2、足彈壓法 雙足跟置於被術者腰骶部,逐漸下壓,然後隨腰椎彈性擡起足跟的方法。3、足頓壓法 以一足跟在被術者腰椎或骶髖部位垂直下壓,進行上下左右顫動或擺動,待關節放鬆後,突然用力下壓的方法。4、足顫法 雙足平放於施術部位,進行有節律的顫動或壓顫,使力量達深層肌肉組織的方法。5、足鬆展法 雙足分別站於被術部位的兩端,兩足同時下壓,並向遠離施術中心方向做有節奏地顫壓伸展,使施術部位的肌筋有拉長的感覺。[動作要領]足壓法在操作時,術者要手挾持踩槓,以適當調節體重,然後根據需要進行定點或交替走動踩壓,動作要柔和均勻,用力要由輕到重,重到以被術者能耐受爲度,切忌用力過猛、過急,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損傷。對於壓顫或彈壓,動作要協調,頻率要適宜,有節律。[作用機制]壓顫法具有舒經活絡、行氣活血、解痙鎮痛、矯正畸形、滑利關節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壓顫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關節腔內滑液的分泌,榮潤濡養關節和周圍組織,能提高痛閾,解除胃腸功能紊亂。

(03)三、足揉撥法[手法分類]1、足揉法 用足掌或足跟,在施術部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地揉動。2、足揉撥法 用是跟在施術部位上進行揉中有撥、撥中帶揉的操作方法。3、足撥法 用足跟或足趾在施術部位上做與肌纖維方向垂直地撥動。4、愰撥法 用足跟在施術部位上進行愰動的基礎上而撥動的方法。[動作要領]揉撥法的操作應自上而下,由淺人深,由輕到重,有節律地揉動,不可忽快忽慢,忽輕忽重,力量一定要深透。而撥法要與肌纖維方向垂直的進行彈撥,動作幅度不可過大,撥的時間不宜過長。[作用機制] 足揉撥法具有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理氣通絡,散寒祛溼,調和氣血,緩解痙攣,撥離粘連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此法能促進血流循環,改善局部肌肉營養,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解除肌肉的痠痛不適及疲勞,使之機體有輕鬆舒服感。

(04)四、足擊法[手法分類]1、足拇趾擊法 用單足拇指在施術部位或穴位上進行垂直地擊打。2、足跟擊法 以單足或雙足足跟部擊打在施術部位上的方法。3、足跟蹬法 用足跟在施術部位上“穩、準、狠”地進行快速蹬擊的方法。[動作要領]足擊法在操作時,力求着力準確,用力沉着、穩健地進行平擊、側擊及叩擊。此法多用於肌肉豐厚處,用力要均勻,先輕後重,以被術者能耐受爲度。[作用機制]足擊法具有放鬆肌肉,通透毛孔,驅邪於外,疏通經絡,祛風散寒,解除疲勞等作用。現代醫學認爲,足擊法能激發細胞的活性,提高神經的興奮性,加強新陳代謝,消除肌肉痠痛不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