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指的是什麼

簡要回答

十三經是指儒家的十三部經書,即《易經》、《書經》、《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十三經指的是什麼

我國古代有很多經典的、有深遠意義的書籍,下面我們就說說十三經指的是什麼。

詳細內容

儒家的最早經典,稱爲六經,爲《易》、《書》、《詩》、《禮》、《樂》、《春秋》,《樂經》早佚,便只有五經。其中《易》、《書》、《詩》在孔子之前早已流傳,《左傳》中曾多次引用,《禮》是對當時社會禮儀的總結,不知成書爲何時。相傳孔子立學,曾以這四部書作爲教材。(按,這四經在當時都有實用意義,《易》卜筮,據《左傳》當時人在作重大決定前,均要卜筮;《書》,主要記載了古代先王的話語、政令、以及重要事蹟,爲史書;《詩》又稱《詩三百》,當時社交場合常常賦詩以言志,通過吟誦不同的詩來表達各自的意思;《禮》即《儀禮》,是對當時各種禮儀儀式的規定和說解,比如成年的冠禮、葬禮的喪服等等。都有實用意義,掌握這些,也是當時社會對一個合格的士所作的要求。)《春秋》本是當時各國史書的通稱,《春秋經》即傳說爲孔子刪改《魯春秋》而成,其中微言大義表達了孔子對歷史的褒貶。

十三經指的是什麼 第2張

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將儒家思想作爲官方意識形態,罷黜百家後,將五經列爲官學,設五經博士。《易》、《書》、《詩》、《禮》、《春秋》便由儒家的教材,升格爲“經”,正式稱爲《五經》。其中《春秋》一書,魏晉時,學人爲了方便,將《春秋》的傳文(傳,即解經的文字)附在《經文》的後面,《春秋》經便不再單行了。
《十三經》的內容極爲寬博,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爲“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十三經指的是什麼 第3張

《周易》
《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祕,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書》
《尚書》是上古歷史文件彙編,主要內容爲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記錄。
《詩經》
《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內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爲土風歌謠,“雅”爲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爲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周禮》
《周禮》該書原名《周官》,西漢時在民間發現,創作年代大多數學者認爲可能在戰國時期。主要彙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制度。
《儀禮》
《儀禮》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
《禮記》
《禮記》是西漢的兩位學者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編輯的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禮儀的論著彙編。
《春秋》三傳
《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經形成的著作,《左傳》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認爲是戰國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陳述。《公羊傳》作者舊題是戰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於孔子弟子子夏,後來成爲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穀梁傳》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穀梁赤。起初也爲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傳。後二傳重在論議。
《論語》
《論語》是春秋時孔子弟子對於孔子的語錄筆記,是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錄。
《孝經》
《孝經》西漢在孔壁中發現的藏書,至今作者仍有爭論,但偏向於曾子學派的著作。爲論述古代孝道的專著。
《孟子》
《孟子》戰國時儒家學者孟子的著作。專載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
《爾雅》
《爾雅》戰國到西漢的學者編寫的一本可以用來學習儒家經典的詞典,《爾雅》全書收詞語4300多個訓解詞義,詮釋名物,經學家多據以解經。

十三經指的是什麼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