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大道之行也》 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第2張

翻譯: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時候,天下就是人們所共有的,(人們)把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選舉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因此人們不只奉養自己親人,不只撫養自己子女,讓老年人可以有養老送終的處所,青壯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來養家餬口的地方,讓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長的地方,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爲,(撿起來)卻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爲公衆之事竭盡全力,而一定不是爲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興起,所以(家家戶戶的)大門都不用關閉,這就是理想社會。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第3張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社會的幸福憧憬。雖然主觀目的,只是論說禮儀、闡釋古制、宣傳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卻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聖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財富。讀來啓人深思,鼓舞人心。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