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部古著?

左傳·僖公四年

風馬牛不相及,意思是齊楚相距很遠,毫無干系,就如同馬與牛即便走失,也不會到對方的境內。現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出自《左傳·僖公四年》: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部古著?

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左傳·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合進攻楚國,楚成王(前682年?——前626年)知道了消息,覺得齊國是毫無道理的侵略,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同時也決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質問齊國。成語“風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於這一次交戰前的脣槍舌劍。

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部古著? 第2張

據《左傳•僖公四年》載:“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憑藉各諸侯國的軍隊進攻蔡國,蔡國潰敗後,接着又進攻楚國,楚成王派屈完爲使者,對齊軍說,你們居住在大老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遙遠的南方,相距很遠,即使是像馬和牛發情而互相追逐的事,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內去,沒想到你們竟然進入我們楚國的領地,這是爲什麼?“風”在這裏是作動詞講的,意思是“放逸、走失”,一說是獸類雌雄發情叫“風”,因馬與牛不同類,不會相誘。這裏是形容齊楚兩地相距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境內。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解釋,《古文觀止》: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喻齊楚不相干也。後世則以“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風馬不接、風馬、風牛”等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部古著? 第3張

楚大夫屈完質問齊軍後,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也歷數楚國不向周天子納貢等罪狀,屈完說:“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屈完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爲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說:“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要是憑武力的話,我們楚國以方城(楚長城)作城牆,用漢水作濠溝,你們就是再來更多的軍隊,也未必打得進來。”聽屈完說得挺強硬,齊桓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部古著? 第4張

“風馬牛不相及”是後世使用得非常廣泛的一則成語故事,湯顯祖《南柯記》第二十九曲:“太子,君處江北,妾處江南,風馬牛不相及也。””鄒韜奮《揭穿妨害民主政治的幾種論調》:“其實民主政治與‘散漫無政府狀態’是風馬牛不相及,乃是一種極尋常的常識。”

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部古著? 第5張

孔穎達疏引服虔 曰:“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說:風,放逸,走失。謂 齊 楚 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