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動物喜歡成羣生活?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集羣,它們的目的都是互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弱者更容易集羣,不過,集羣的規模還要依據生存的空間、食物的豐富與否以及捕食者的數量和強弱來決定。

爲什麼有些動物喜歡成羣生活?

有些動物具有獨來獨往的天性。比如有名的山林之王老虎,除了繁殖季節以外,從來不喜歡和同類做伴,甚至容不得同類的接近,所以,成語中有“一山難容二虎”的說法。但也有很多動物卻耐不住孤獨和寂寞,天生喜歡集羣。例如企鵝、海象、螞蟻等等。那麼,這些動物爲什麼要集羣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反過來想一想,老虎爲什麼能獨來獨往?這當然涉及到老虎的本事。老虎有銳利的虎爪,有快速奔跑的能力,即使是捕食強悍的對手,它也能揮灑自如,當然,這樣獲取的食物,也無需和任何同類分享。貓科動物中的大部分種類如豹、貓、猞猁等,仗着自己的靈巧和兇悍,都不屑與同類爲伍。

爲什麼有些動物喜歡成羣生活? 第2張

自然界之所以引人入勝,就是因爲它的千姿百態。有些動物,它們的本領不足以使自己與其他動物有一對一的抗爭能力,只好藉助於羣體的力量,狼就是這樣一種動物。單隻的狼見到野豬恐怕連逃都來不及,哪裏還會有什麼非分之想,但羣狼似乎什麼都不怕,這就是集羣捕食的好處。

除此之外,集羣也有其他作用,如極地生活的企鵝,常常是成千上萬聚集在一起。因爲它們身處的是冰天雪地的世界,雖然身上有着厚厚的脂肪,但集羣無疑可以相互取暖,這種集羣對禦寒有好處。猴子也集羣生活,雖然猴子的靈活和聰明有目共睹,但它的弱小也是顯而易見的。不少大型肉食動物如虎、豹等常常要把猴子當做它們的美餐,這就使得猴子們不得不聯合起來以防不測。在高高的樹枝上,一隻猴子手搭涼棚,原來是在放哨呢,這是對安全有利的集羣。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集羣,它們的目的都是互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弱者更容易集羣,不過,集羣的規模還要依據生存的空間、食物的豐富與否以及捕食者的數量和強弱來決定。如果羣內個體數量過多,有限的食物無法分配,有限的空間無法共享,這種集羣就顯得沒有必要。反過來,如果羣內個體數量太少,不足以形成對捕食者的優勢,也就達不到集羣的目的,同樣毫無意義。所以,羣體的大小也要根據需要,這樣才能對生存具有一定的作用。不同的種類,根據自身的需要,會形成完全不同的集羣規模,白蟻可以組成100萬隻以上的大羣體,沙丁魚也常常是成千上萬聚在一起,但是,大多數集羣動物只是幾隻、幾十只或者幾百只聚在一起。

爲什麼有些動物喜歡成羣生活? 第3張

有時候,當集羣動物的羣體數量達到一定的規模後,就會出現分羣的情況。我們大家熟知的蝗蟲,在羣內密度達到極限時,一部分個體的翅膀會變長,飛翔能力會提高,爲了能更好地生存,這部分蝗蟲就主動遷徙出去,去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需要說明的是,有些不同種類的弱小個體,爲了共同的利益,也會暫時聚集齒一起,利用各自的聽覺、視覺和嗅覺,來防範共同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