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簡要回答

佤族人:“取新火節”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納西族 :“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羌族:農曆十月初一爲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之間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如果衆多的民族在一起才組成了偉大的中國。那麼,少數民族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詳細內容

佤族 
佤族分佈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原稱“卡佤族”,196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爲現稱。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願。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2張

納西族 
納西族原遊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爲人。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由神靈主宰。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3張

羌族 
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稱“爾瑪”,意爲“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中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羌族居住的山區產有世界上稀有的熊貓、飛狐、金絲猴等。
農曆十月初一爲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4張

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餘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土族自稱“蒙古勒”或“蒙古爾孔”(意爲蒙古人),舊稱“青海土人”,藏族稱之爲“霍爾”。土族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尤其精於養羊。
“七日會”是土族慶祝豐收的狂歡節。土族許多節日與宗教的關係十分密切,節日期間要伴有各種祭祀活動,並備有節日食品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5張

仫佬族 
仫佬族,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
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