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節的來歷:祭祖節的簡介

祭祖節也被稱爲“寒衣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四大“鬼節”之一。因爲十月初一天氣已經涼了,人們擔心在陰間的親人會冷,所以會提前準備好紙衣和冥幣,在祭祖節燒給先人。關於祭祖節的來歷請看下文。

祭祖節的來歷:祭祖節的簡介

  祭祖節的來歷: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爲“燒衣節”。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爲“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爲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關於祭祖節的來歷還有個傳說:
  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民間的祭祖節。舊時,每當這一天,民間家家戶戶都要上墳燒紙。說起祭祖節的來歷,這裏面有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的故事。蔡倫發明了紙,解決了寫字困難。當紙剛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爭着購買,很賺錢。這時,蔡倫的嫂子慧娘看造紙有利可圖,就讓丈夫蔡莫去蔡倫處學造紙。蔡莫學了三個月,辦起造紙廠,他造的紙質量粗造,賣不出去,慧娘就想辦法上吊裝死,讓蔡莫在棺材前燒他造的紙。蔡莫邊燒邊哭,悲哀不止,死去活來。這時慧娘在棺材裏喊:“把門開開讓我回來。”這一下,可把人們嚇呆了,大家壯着膽子把棺材的蓋子揭開。慧娘坐起來,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讓我回來?”在場的人們一聽,知道燒紙有這麼大的好處,都掏錢向蔡莫買紙,不到兩天,堆積滿屋的草紙購買一空。慧娘還陽的那天,正是農曆十月初一,因此,後來人們都在十月初一祭祖,上墳燒紙,以示對先輩的懷念。

小結:祭奠已故的親人是我們都要做的事。早些時候大家會摺紙花、紙幣、紙衣去燒給先人,小編還看過摺紙車、紙麻將桌甚至摺紙人去陪伴先人。現在大家都有太多的事要忙,直接燒紙錢給先人,讓他們自己去陰間買了。想一想心中也是很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