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總是感情用事,而有的人總是行事過於理智?

今天就讓小編爲各位分析一下爲什麼有的人總是感情用事,而有的人總是行事過於理智?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人與人的行爲方式均有所不同,可是爲什麼在處理問題上,有些人總是偏向於感情用事,而有些人反而會過度理性呢?

操作方法

人是感情動物,卻需要理性思維.感性和理性是一對矛盾的對立統一體.理性過多,人顯得殘酷無情;感情用事,人又往往失去理智.理性讓人理智,感性讓人迷失.面對取捨、選擇,在感性和理性之間,該怎麼做? 人對自然界、客觀世界的認識分爲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在問題的處理方式相應的分爲感性與理性兩種. 感性認識是感覺、知覺、表現的綜合,是人的感覺器官對認識對象最直觀反映.感性認識是對事物表面的、具體的、直接的、個別特性的反映,因而不深刻,是片面的認識.感性的處理方式是第一時間作出的最快反應,未經大腦進一步加工處理,受情緒的直接影響,是人最直觀的反應,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所作出的判斷很大程度上並非是正確的.因受個人情緒影響,而片面膚淺、帶有強烈的主觀性. 理性認識是概念、判斷、推理的綜合,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後作出的間接反映.是對事物本質的、全面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對事物的認識是深刻的、是全面的.理性的處理方式是經過大腦把感性材料進行概念分析,推理、判斷作出的極具科學性的處理方式,不受情緒的影響,不含個人感情色彩,因面所作出的判斷是正確的,全面而深刻、客觀. 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受個人情緒的影響.感性是主觀上在最短時間裏做出的最直接、最快捷的行爲表現,帶有相當的盲目性.所以感情用事的人總會“後悔”.感情本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是一種抽象的精神產物,因而註定它極具情緒化,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但是人又是帶有情感的高等動物,絕大多數人都是有感情的,都具七情六慾.無法擺脫感性的束縛.再則在一定特定條件人必須作出最快的判斷,不容你有時間將感性材料轉換爲理性認識,如此情行下只能做出感性判斷.現實生活中那既未能拯救起落水者又陪上性命的人,就是一個很好的寫照.在那種萬分緊急關頭,他們感覺器官所捕捉到的信息就是要救人,表現出來的行爲是爲了救人而不顧一切.沒有經過推理、判斷,沒思索過自己的行爲所能產生的效果,沒有想過客觀事實是憑一已之力,根本就無法拯救落水者且會陪上性命,只是第一時間按感性判斷去做,結果導致悲劇的發生,如果有時間作出理性判斷,得到的結果肯定截然不同. 理性是客觀、科學的,不講個人感情,極具殘忍性.人在作理性反映時面對的不光是事物本身,還要面對自己的情緒,究竟是理性控制情緒還是情緒左右理性,一旦情緒占上峯,那麼人就無法保持理智、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人要做到理性就必須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但往往人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最困難,人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識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需要莫大的勇氣,正所謂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雖然感性不如理性正確、科學、完美,但感性又是人不得不經歷的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的客觀本質決定了人永遠無法擺脫感性,從感性走向理性是一個必經過程,這就註定感性的存在.一個人失去一位親人、一位摯友,雖然從理性上說人總都會死,根本沒有必要爲此而傷心、難過,但總是需要一個過程來接受這個不情願的事實.需要一個時間段將感性認識轉換到理性認識. 再則人的生活又是需要感性的.如果人時時刻刻都保持一種理性狀態,那麼人也就都不會犯錯了.沒有錯,又何來對,對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對與錯本就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缺一不可.沒有的感性世界就不會有感情的存在,只剩僵死的教條來左右人的思想.雖然理性是科學的、正確的,但它卻喪失感情色彩,它雖然能有理有據的說服人,但它卻永遠無法有情有義的感動人,人從事某些社會活動、工作又必須要求在感性的基礎上進行,如藝術創作、文學創作之類影視作品、繪畫、音樂、散文、詩歌……等等,這些無一不需要感情,無一不透着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創作出的作品無不是創作者的情感流露,只有感情才能賦於作品生命力,才能打動人、征服人.純理性的東西是僵死呆板的、枯燥乏味的.設計發展文化中現代主義設計時期就是一典型的例子,那個時期的作品形式簡單、反對裝飾、強調功能,高度理性化,所以最終註定它將滅亡,因爲經過一個過程後人們對單調劃一、無人情味的風格感到厭倦,開始了探索更適合的風格,最終誕生了後現代主義設計,從而取而代之持續至今.理性會讓人保持理智、喪失衝動,感性卻能予以人活力、激情.人的生活某些方面又是需要激情的,拼博需要激情、創作需要激情、愛情需要激情,浪漫需要激情……都說浪漫就是浪費,這樣說雖帶有一定片面性,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大範圍內浪漫跟浪費是可以劃等號的,有人會爲了浪漫花掉自已的全部積蓄,送自己心愛的人999朵玫瑰以示愛意,但結果是自己得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節衣縮食.待到花謝的一刻,顯然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理性的看,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種,這種方式未必是最可取的.如果把戀愛比作過程,婚姻看作結果,要達到結果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有很多方式,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得到的結果也是一樣,所以就沒有這樣做的必要了.但感性的來看,這樣一個過程會給人留下難下磨滅的記.

爲什麼有的人總是感情用事,而有的人總是行事過於理智?

“不能怪誰不夠理智

爲什麼有的人總是感情用事,而有的人總是行事過於理智? 第2張

是這個世界的誘惑大過你的理智!”

1

最近很多人都在追鄭凱和劉詩詩主演的《那年我們青春正好》,其實我也是不小心被安利到的。

弱弱記得鄭凱扮演的肖小軍在劇裏對郭海兵說:“看你那德性,跟高中時候那幫小兔崽子有什麼區別,還那麼幼稚,一點沒有長進······時代在進步,人都會變的,醒醒吧!”

說完後撂下郭海兵一個人站在孤寂的街角。

每一部劇裏的愛情、親情,都會總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錯覺。

很多人總以爲都可以很理智的去面對生活中的那些不得不面對的瑣碎,可事實卻是很多人不得不在感性面前敗下陣來。

或許不能怪誰不夠理智,是這個世界的誘惑大過你的理智。

2

以前我也經常說自己是個理智的人,可後來總是被打臉。

比如說,你生命中遇見的每個女人,不都是陪你成長的嗎,在沒有遇到最後一個之前,她們都只是一段路的陪伴者,她們的離去沒必要太過傷心。

可事實卻是,每一次,雖然這個次數板着一隻手數得過來,可貌似每次理智都會被感性打敗得體無完膚。

分開一次總會去難過一次。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我也是人,我喝多了也醉,捱打了也會疼,失戀了也會痛!”

鐵石心腸這種人只是聽說過,在我的世界裏從來沒有見過。

是,沒有人能夠總是理智的。你是人,感性是上天賦予你最大的禮物。enjoy it。

當然,不能因此就不去珍惜那一段不一定看得到未來的路。沒誰敢保證陪你走到最後,就像你也不敢保證一直愛着一個人一樣。

證明愛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爲它付出時間,爲它做點什麼。

只有認真的去過好把握得住的當下,才能過出那些你內心期待了很久的所謂未來。

3

我也有不理智會生氣的時候。

比如,好好的天氣裏,心情超級好的去上班,卻在地鐵上遇到一個因爲你不小心踩到他道了歉還喋喋不休的人,會暗自生氣。

比如,在一大夥人玩着遊戲的時候你不下心多贏了兩把,而輸的人卻較真的認爲你出老千作弊,本來90度熱情的空氣會立馬掉到冰點以下,這時會不理智的生氣。

比如,你在跟心愛的人在喜歡的餐廳吃飯,已經滿心歡喜的點好了對方喜歡吃的菜都已經下單了,可過了很久之後服務員走過來告訴你說你點的菜售罄了,你會生氣。

比如,你答應好朋友做到某件事情,但卻因爲總總原因沒能在約定時間給他回準信的時候,會生氣。

······

其實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也可以理智點不生氣的,比如遇到那種你道了歉還喋喋不休的人不躲開就是了,遇到點了喜歡的菜卻賣完了吃不到的換家店就是了。

可回頭去想想,這種情形下,你還能理智嗎?

沒有人能夠總是理智的,因爲你身邊都是一羣感性的人,它是會傳染的。

至於你身邊那些一直標榜自己理智,或者在你面前表現得很理智的你都沒見過他失去理智的人,那都只是你沒見過他不理智的時候而已,也或許是這還沒觸及到他的底線讓他失去理智而已。

沒有人能夠總是理智的,做個感性的人沒什麼錯。

理智與情感,究竟誰佔上風?

那麼,爲什麼有的人做事總是顯得那麼理智,而有的人卻總是顯得感情用事呢?是不是在他們的大腦中,理智或者情感,有一方始終佔上風呢?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組織分錢實驗的時候,專門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觀察和思考。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科學家藉助先進的大腦觀察儀器,對志願者的大腦進行了實時監測,結果發現,當接收錢的志願者面對接收10元或20元的方案時,他們大腦島皮層區域變得相當活躍,而島皮層是大腦一個負責情感判斷的特殊區域,它與展現人的憤怒、厭惡等負面情緒有關。這表明面對這種很不公平的方案,它們感到受到了藐視,失去了尊嚴,結果這些志願者選擇了放棄,一分錢也不要了。

實驗還發現,採用分給對方10元或20元方案的這部分人,在做決策的時候,他們大腦的前額頁皮層變得相當活躍,而前額頁皮層是負責大腦進行邏輯思維的區域。這些區域活躍,才促使他們做出了最爲理性的決策。

至於那些選擇把錢四六開方案的人,他們大腦中島皮層區域和前額頁皮層區域,都比較活躍,說明他們能夠把握情感和理智“蹺蹺板”的平衡,因此他們的方案也獲得了對方的認可,結果是皆大歡喜。

這一系列現象表明,大腦島皮層區域活躍度高的人,情感總是佔上風,所以容易感情用事;而大腦前額頁皮層活躍度高的人,是理智總佔上風,所以總是非常理智。但從現實情況看,過於感情用事和行事過於理智,都很難“吃得開”,甚至“行不通”,還是讓大腦“蹺蹺板”均衡跳躍最爲“健康”。

科學家指出,關於情感與理智相互關係的一系列新發現,對於深刻理解各種人行爲的差異,以及防治抑鬱症、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都大有益處。

爲什麼有的人總是感情用事,而有的人總是行事過於理智? 第3張

科學家指出,正是因爲人的情感判斷和理智判斷分屬不同的神經網絡,而且這兩個網絡不能同時工作,互不兼容,所以人在分析和判斷事物的時候,要麼是理智說了算,要麼是情感說了算。正因爲大腦“蹺蹺板”是此起彼伏的,不是“一頭沉”,否則人的大腦就會出亂子,會導致人格分裂,嚴重的就會產生神經錯亂或精神分裂。

爲什麼有的人總是感情用事,而有的人總是行事過於理智?性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