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机”后遗症:我们可能迎来了“男人危机”?

“男孩危机”后遗症:我们可能迎来了“男人危机”?

1
什么是男孩危机
在上个世纪末,也就是我上小学的那个年纪,教育界流传着一个词叫做 男孩危机 ,它指的是在学习、性格发展、社会适应性以及其他方面,男孩普遍落后于女孩的一种现象。这个词一直伴随着我长大,不过看上去这个危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今20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些遭遇 男孩危机 的男孩子们长大了,似乎有变成 男人危机 的趋势,高等学府里面,男生越来越少了,高等院校被女生占领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以清华大学为例,过去清华大学曾被戏称为 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 ,描述的就是清华大学女生太少的现象,但是2015年清华毕业生中,女生占比34.4%,创下了历史新高,要知道在二十多年前,清华女生比例却只有17%,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在出国留学的学生当中也是女生占据了很大部分的比例,在美国,男留学生和女留学生在数量上勉强可以五五开(依然是女生稍多),但是在英国,女留学生数量居然比男留学生高了差不多两倍。我们雅思哥和留茫星后台的用户数据其实就很能反应这个现象,男女比例为1:4。
男生危机不仅仅体现在学业上,在很多公司和企业,女性高管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内地女性高管的比例为30%,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6%)。

中国女性2013年的就业率达到了73% 领先于瑞典、丹麦、英国、澳大利亚等一众发达国家。即便是如瑞典这样女权主义盛行的国家也排在了中国之后。

这种种的迹象可以反映出,随着社会进步,中国女性的地位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这当然是值得称赞的好现象,但是似乎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的男人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事实上, 男孩危机 这个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一个世界级的现象。最早提出 男孩危机 这个概念的是20世纪末的美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针对男孩问题的一系列研究开始摆上台面来。全球多个国家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男孩危机。以英国为例,2015年英国大学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了约36000人,很多大学多个专业的课堂里都出现了 全女生班 的现象。由于高校性别失衡现象严重,部分英国大学甚至为了招揽男性学生而开展了各种活动和政策。

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数据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本科入学的女生数量开始超过男生,并且从此一路领先,专家预测到了2020年,本科生男女比例将呈现四六开的局面,女生占六成。

而与此同时,美国男孩的自杀率、辍学率和犯罪率都远高于女孩:

日本也在遭受严重的男孩危机,日本社会中的 宅居族 、 啃老族 等群体全部以男性为主。
有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成因,舆论认为教育要负很大责任。在学校里,不论男生女生,接受的都是同一种教育方式,面对同样的老师,上一样的课,很少针对特定性别的学生进行过专门的教育。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弊端,不论我们再怎么强调男女平等,男女之间的生理构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被忽视。男生普遍好动,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 动态 的学习方式 体育锻炼、动手实验以及探险实践等等。而女孩子则更加擅长 静态 的学习方式。但是主流教育方式是以 静态 为主的,大家都坐在教室里不动,听老师讲课,动手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压抑男孩子的天性。在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这种压抑体现得尤为明显,长期处在静态环境下的男孩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也是导致男孩在各个教育阶段成绩落后女孩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男孩危机形成的另一个原因要归罪于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给男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现在倡导男女平等,女性参与社会工作越来越多,但是在家庭中,带孩子的主要工作还是交给女人来承担的。男性由于忙于事业,外出频繁,回家陪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这就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绝大部分影响都来自妈妈。可是妈妈再全能也无法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成长环境,因为男性的很多性别特质,例如责任心、领袖气质、勇气、探险精神、逆境商等一系列东西都是需要靠爸爸的影响才能培养出来的,缺少了爸爸的榜样力量,就意味着缺少了从男孩蜕变成男人的催化剂。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子,你怎么能指望着他有男子气概?
也许有人会说,妈妈身上也有这些特质,妈妈也可以教给儿子这些东西。没错,但是要知道,妈妈和儿子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性别鸿沟,这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这也就导致了男孩子无法将妈妈的形象投射到自己身上,儿子很难在潜意识里将妈妈视为自己的 偶像 或者 榜样 ,因此必须借助爸爸的力量来对儿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妈妈负责告诉儿子该怎么做,然后爸爸亲自做给儿子看,通过这种言传身教来影响儿子。另外,家庭对于男孩子的过度保护也使得儿子丧失了很多锻炼与成长的机会,不少家庭对于男孩子像小皇帝一般的待遇也着实起到了反面作用,被过度保护的男孩在长大之后大多成为了现在人们口中的 巨婴 、 妈宝男 或者 软饭男 。

然而,父亲角色缺失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当初那些在父爱缺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男孩子,现在也到了当父亲的年龄,这些新一代的父亲们,要把那些从他们父辈那里没有继承到的特质传给后代,难度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下去,男孩危机就真的升级为男人危机了。

除了教育和家庭因素之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之一。在工业文明之前,人类经历的是农耕文明,而干农活需要大量的体力,于是身体力量更占优的男性自然成为了劳动市场的中坚力量,女性主要负责家务劳动和相夫教子。但是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大量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了,女性也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与进社会分工了,男性的身体力量已经不再成为优势,于是男人迎来了就业危机。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大量服务类、沟通类的岗位开始出现,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细心和有耐心的女性最受这类岗位的青睐,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有过打工的经历,你一定在招聘广告里看到过 仅限女性 或 女性优先 的字样。于是我们看到学校里到处都是女老师、医院里到处都是女护士,像客服、公关、导购这些岗位也以女性居多。

我们来重点说说老师这个职业,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但是我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都是女老师在带班,到了高中才经历第一任男班主任。男老师的缺失也对男孩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初级教育阶段,幼儿园里的男性幼教几乎见不到踪影(当然,幼教收入水平太低也是男人不愿意从事幼教行业的一个因素),男孩子被迫和女孩子一起,跟着女幼教一起做游戏、唱歌、学习,对男孩子早期的这种性别认知意识形成了一定阻碍。纵观我们的社会环境,似乎很少有专门针对男孩子的系统教育,可以说,我们的男孩子是在一个女性引导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初级教育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三观建立的重要阶段,但是现在的男孩子却在如此重要的阶段缺少了领导者。

现如今,随着那一拨男孩子的长大, 男人危机 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的舆论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女性的崛起是建立在男人集体衰败的背景之下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从根源出发,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给予男孩子更多的关照,需要数量更多的优质的男幼教、男老师来承担男孩子成长环境中的领导角色,父亲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影响孩子。但是要想全面实施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总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男孩危机与男人危机恐怕还将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对于在座的各位男性来讲,我们需要改变,还有时间。既然我们都不想成为危机下的炮灰,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尝试着自我进步和自我教育,这不光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将来我们的后代负责。

“男孩危机”后遗症:我们可能迎来了“男人危机”?

“男孩危机”后遗症:我们可能迎来了“男人危机”? 第2张
澳洲留学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日本留学大学留学